模板站与定制站该如何选择呢?
时间:2023-05-17 10:05:00 点击:4140次
“结亲”更“结心” 携手奔小康
——上海市长宁区对口帮扶红河县纪实
●记者 常玉选
走在红河县城乡,上海市长宁区的“印记”无处不在。该区援助红河县的足迹,不仅镌刻在了村村寨寨、高山深谷之间,更铭刻在红河县人民的心里。4年来,长宁区与红河县紧紧围绕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扶贫、脱贫的部署,携手共建起日益紧密的合作机制,将源源不断的资金、技术、人才等力量聚焦产业、就业、消费、教育等领域,引领群众奔小康。
扶智扶志
教育扶贫利长远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虽然红河县已如期实现脱贫摘帽目标,但长宁区与红河县仍携手共进,扶智扶志,劲头不松。在长宁区的协调下,红河县第二中学与上海复旦初级中学共同开设“云课堂”,深化实施扶智和扶志帮扶举措。
“近日,市场上出现了移动式‘云视课堂远程互动教学系统’,长宁区购进了一套,用的信息技术提高红河县的教育水平。”长宁区派驻红河县的支教教师汪火辉告诉记者。据悉,红河县第二中学的学生目前都能通过“云课堂”,定期接受复旦初级中学的名师、外教的教学。
而在红河县第二中学的一间辅导室里,长宁区和红河县双方老师通过网络直播的方式,相互观摩、交流、互评,实现“云评课”,以此提高教学质量。红河县第二中学校长表示,“云评课”采用互听互评的方式丰富线上课堂教学,提升了线上教学效果。同时,各位老师互听、互评、互助、互动,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大家互相学习,取长补短,以此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与效率。
学生心理健康指导,是一项学校教学管理中重视的工作。在长宁区帮扶干部的帮助下,红河县第二中学建起了红河县个学校“心理辅导室”。汪火辉大学所学专业就是心理学,他应用自己的所学,为处于青春期的学生们解疑释惑,受到了学校师生的一致好评。
劳务协作
高端就业圆梦人生
就业是的民生。长宁区助力红河县坚持就业优先战略和积极就业政策,为实现更高质量和更充分就业,大规模开展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沪滇劳务协作技能培训和劳务招聘,帮助贫困人口就业增收。
再过几天,孔三妹在红河县莲花路莲花小区的美容院就要开业了,而在以前,这是孔三妹想也不敢想的事情。由于没有技术,孔三妹一直在红河县石头寨乡车玛龙村委会务农。两个月前,她在微信群里看到了红河县妇联发布的“免费学习美容”的宣传后,心动了。多方了解后得知,这是红河县妇联牵头实施,乡镇妇联配合,上海市长宁区资金支持的不仅免学费,还管吃管住的培训班。
没有学费负担,孔三妹高高兴兴地走进了位于县委党校的“红河嫂实训室”美容美发美甲实训班。经过20天的刻苦学习,她熟练掌握了种睫毛、洗脸等美容技术,拿到了结业证书,并在多部门的帮助下,实现了开一家美容院的梦想。“相信通过我的努力,生活会越过越好。”孔三妹笑意盈盈的脸上充满着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憧憬。
据红河县妇联主席陈卫华介绍,2019年,该县妇联结合工作实际及农村妇女劳动力转移市场需求,协调帮扶资金实施了“红河嫂”项目。从2019年4月8日至今年8月,700余名“红河嫂”通过该项目接受了育婴、中式面点制作、茶艺、厨艺、美容等培训,并通过考核获得了人社部门颁发的《职业资格证书》。目前,多名“红河嫂”在昆明、蒙自、上海等地实现就业。
8月2日,红河县举办了一场特别的欢送仪式——为远赴上海市从事消防工作的16名青年小伙送行。他们是长宁区消防救援支队面向红河县建档立卡贫困户招录的专职消防员。这次招录,是沪滇扶贫协作项目中就业扶贫的一项重要举措,旨在帮助红河县建档立卡贫困户子女转移就业,实现“一人就业,全家脱贫”的目标。
来自洛恩乡的小伙周保举告诉记者,他以前就通过政府组织的招工活动,到上海机场当了一名协管员。这次得知长宁区面向县里的建档立卡贫困户招录消防员时,他毫不犹豫就报了名。这次招录,通过层层选拔,终挑选出16名建档立卡贫困户赴上海就业。当上消防员,他们的月薪达到5600元,还有了“五险一金”。
另外,长宁区还积极协调上海春秋航空公司,向红河县提供空乘岗位,目前已有女青年走上空乘岗位。这种高质量劳务协作方式,为建档立卡贫困户家庭奠定了高质量脱贫基础。
帮助残疾人增收是脱贫攻坚工作中急需解决的“贫中贫”“困中困”问题。在长宁区合作交流办的牵线搭桥下,红河县引入拼多多公司投入161万元,流转库博公司200亩早熟区芒果园进行提升改造,使其产品达到绿色标准,终实现红河芒果产业整体提质增效、节本增效。该项目每年收益的50%用于重残无业人员的托底保障,种植、养殖技术也将无偿提供给红河县残疾人,并为有工作能力的残疾人及其家属提供培训、就业、创业机会,从而解决“贫中贫”“困中困”的问题。
记者在“多多农园”里见到了来自宝华镇的建档立卡贫困户残疾人许仰湖时,他正手握工具,挥汗如雨,清理水沟里的淤泥。他说,由于自己残疾,能力有限,在老家时,只能靠种田、为别家放牛为生。来到这里后,基地安排他干些打扫卫生等力所能及的杂活,还管吃管住,月工资2000元。见收入不低,他就把同样是残疾人的儿子也带来基地务工。父子二人从此告别了穷日子。
一人就业,全家脱贫。按照《红河州7个贫困县建档立卡贫困户就业扶贫沪滇劳务协作项目实施方案》精神,长宁区强化与红河县的工作对接,切实把劳务协作作为主要合作内容和方向,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开展沪滇劳务协作,搭建起校企合作、用工招聘、转移就业信息3个平台;畅通引导异地转移、促进就地转移、创新劳务输出方式3个渠道;抓好加强“定制化”培训、完善“保姆式”跟踪服务、强化“全覆盖”政策宣传引导3项服务。根据劳动者的就业意愿和企业用工需求,统筹开展“定制化培训”,持续提升劳务输出组织化水平。
以劳务协作圆大山里每一个贫困户的脱贫梦想,已成为上海市各方社会力量参与东西部扶贫协作的重要手段。通过长宁区对培训资金、外出务工补贴资金的帮扶,仅2019年,红河县就转移农村劳动力就业111500多人,劳务创收26.7亿元。
产业发展
龙头企业带动农户增收致富
只有发展产业,才是实现长期稳定脱贫的长久之计。长宁区和红河县进一步深化东西部扶贫协作,增强对口帮扶项目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大力推动产业扶贫工作,先后投入大量沪滇劳务协作项目资金,建成生猪、肉鸡等养殖重点项目。项目所得的一部分利润,用于贫困人口所担任的乡村保洁员、道路养护员、治安巡防员等公益性岗位开销,有效实现了他们的稳定脱贫。
在该县迤萨镇勐甸村委会阿底坡村头,一片白色的建筑物格外抢眼,“这是生猪养殖易地集中式扶贫项目,占地面积200多亩。”红河县库博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何学明向记者介绍,每栋猪舍都安装着自动化生产设备,完全是现代化、规模化、标准化、智能化的管理模式。
此项目是按照“政府主导、上海援建、企业主抓、促建档立卡贫困户增收”的原则,以“政府+公司+基地+建档立卡贫困户”的发展模式,带动参加易地扶贫的贫困户增收。据悉,项目投资中,有沪滇劳务协作项目资金1500万元。今年,该养殖场新增的1000个公益性岗位预计可使建档立卡贫困户户均增收6000元。
在县城迤萨东南的12公里处,还新建了一座占地面积107亩的养鸡场——红河县产业易地集中式扶贫项目生态鸡养殖基地。该项目总投资1870余万元。其中,长宁区投资200万元。基地负责人罗百秋告诉记者,基地不仅为125个公益性岗位提供工资,每年还拿出3.3万元作为土台村委会的集体经济。
这两个养殖项目破解了贫困户缺乏资金、缺乏技术、市场风险高、没有销路等问题,是“产业易地集中式扶贫”的体现,为助农增收致富起到了很大作用。目前,长宁区帮助建设的梯田鸭养殖项目也正在扩建之中。
阿扎河乡素有“棕榈之乡”的美誉。棕榈树种植面积达8.7万亩以上,5年以上树龄的棕榈树存量500万棵以上,30年以上的棕榈树有10万棵左右。而棕榈树树干经过初加工即可实现产业增收。长宁区因地制宜,投入帮扶资金100万元,在阿扎河乡建成彩钢复合瓦棕榈树树干加工厂房,采取“公司+专业合作社+基地+建档立卡贫困户”的发展模式,实施棕榈产业易地集中式扶贫项目。同时,组建红河县沐林棕榈树种植专业合作社运营管理。合作社按等级规格向种植农户收购老龄棕榈树树干,每年可收购10万株。目前,项目已正常运营。建档立卡贫困户通过销售棕榈树树干、投资收益、务工收入等实现稳定增收。
消费扶贫
农特产品“走出深山人渐识”
走进红河县酷爱哈尼梯田产业发展有限公司红米加工厂,加工车间内,偌大的红米加工机器正“轰轰隆隆”地运转着,碾谷成米,包装车间内,工人们正把加工好的红米进行包装,打包待售。
“我们一年能加工1200吨稻谷,生产的‘七彩梯田’品牌红米,包括胚芽米、糙米、金红米等不同规格的20多个单品种。”该公司董事长杨建炆介绍,无论哪种红米,都是严格按照技术标准和行业技术标准进行生产的,其中,行业技术标准是长宁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和上海市食品研究所共同制定的。销售方式分为线上销售和线下销售,每年大概有二三百吨销往上海。
红米是如何销往上海的?长宁区在了解到红河县境内的25万亩梯田,深谷之中生产的农特产品有着绿色、生态、无污染的天然优势,特别是6万亩梯田红米更是有着巨大的增收潜力时,就决定帮助这里的优质农特产品大量进入上海市乃至全国市场。
可是,要想让红米进入上海市乃至全国市场,就要解决红米质量标准缺失的问题。针对这一情况,长宁区合作交流办协调长宁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和上海市食品研究所,为红河县红米制定行业标准。相关专家经过几轮细致的研讨和修改,终将行业标准制定完成。杨建炆所说的红米标准,指的就是这一标准。
目前,红河县成立了红米发展协会。该行业协会与上海食品研究所共同对外发布红米行业标准。有了行业标准以后,到红河县挂职副县长的长宁区干部郎文浩又马不停蹄地对接上海企业和电商销售平台,开展直播带货等多种形式的促销和展销活动。长宁区还开展红米“进社区”“进家庭”“进学校”等活动,从而打开红米在上海市的市场。
“直接引入上海企业,也是助农特产品增值的好办法。”郎文浩介绍,为改变传统帮扶模式,做大消费扶贫市场,2018年,红河县联手长宁区九华集团成立了九美商贸公司,引进红河云谷农业开发有限公司、腮红娃娃有限公司等企业。这些企业都定向采购本地农特产品直接供应上海市场,以市场数据说话,助推本地产业升级发展。两年来,累计采购价值300余万元的梯田红米、梯田鸭等红河县农特产品,惠及近300户建档立卡贫困户。
而在红河县25万亩梯田内,农特产品不仅是红米,以红色、黄色、紫色、白色、黑色为代表的农特产品比比皆是,都能很好地销售出去。2020年,在长宁区的帮助下,红河县又引进上海云品生态有限公司。该公司注册成立红河县五色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推广和销售红河县以5种颜色为代表的农特产品:红色,以红米、红米线、红土豆为代表;紫色,以花青土豆、紫糯米、黑糯包谷为代表;黄色,以芒果、沃柑、水果玉米为代表;白色,以葛根和糯包谷为代表;黑色,以黑木耳和香菇为代表,目前,红河县的各类农特产品走出深山人渐识,在上海市的销售额累计达70余万元。